隨著煤炭市場的變化,多年來我廠在¢2400煤氣發(fā)生爐上采用人工煤棒制取半水煤氣的應用技術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包括煤棒的加工、氣化,設備的改造以及氣化過程的程序化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些進步,總結如下。
1煤棒加工系統(tǒng)的改進
煤棒的加工流程見圖1。
1.1原煤的破碎和篩分
關于煤的加工粒度對煤棒質量的影響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煤的粒度越細越好,以小于1mm為宜;另—種則認為煤的粒度在2~5 mm之間為好。我們認為后一種觀點要好一些,這是因為:當煤的粒度越細則煤的比表面積越大,就會導致2個嚴重的問題:(1)因為比表面積越大越要消耗大量的粘合劑才能均勻地分布于每一個煤粒的表面,粘臺效果才能保證;(2)粘合劑的載體水的用量會較大,從而煤棒的水分也隨之增大,不利于制氣的氣化過程。反之,當其粒度在2~5mm之間,則能較好地解決上述2個問題。我廠的經驗是:(1)煤的粒度小于1 mm時,煤棒的水分大于15%;(2)煤的粒度2~5mm時,煤棒的水分小于12%。煤的粒度粗對煤棒機的板及葉片的磨損要大一些,但對于制氣過程能的降低來講是微不足道的。因此,破碎機和篩沒備的設置應以保證破碎后大部分煤粒的粒度在2~5mm之間為好。
1.2粘合劑及發(fā)酵
使用何種粘合劑對煤棒質量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長期以來,我廠都是使用本廠生產的水玻璃作為粘合劑,經驗表明這不是一....